风野集

风野集

风野集

收录让人极不舒服的误用情况和个人认为属于误用的情况

1、曾几何时

汉语成语。拼音: céng jǐ hé shí,指才过了没多少时间,即时间没过多久。
出自宋・赵彦端的《介庵词・新荷叶》、宋・王安石的《祭盛侍郎文》。
示例:

  • 宋・王安石《祭盛侍郎文》:“补官扬州,公得谢归。曾几何时,讣者来门。”
  • 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,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,曾几何时,现在在这里重逢了。(朱启平《落日》,见 1945 年 9 月 3 日《大公报》

现多被误用以表指 “曾经”的意思,因为“曾几何时”看起来比“曾经”更有逼格,但其实这俩八竿子打不着。
可惜越来越多的学生、媒体撰文遇“曾经”必“曾几何时”,当被人指出其误用时还往往以“文字需要演替以适应群众”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。

2、正义可能会迟到,但永远不会缺席。

泊来文。原文:Justice 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.正译为“正义的迟到就相当于否定了正义的存在”,也即 迟到的正义已非正义。
外文中亦有“Justice is neither to be denied nor delayed.”等句佐证。
关键在于,“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.”不知道被谁翻译为“正义可能会迟到,但永远不会缺席”,现在反而成了对迟到的正义的一种褒扬!
如果要形容一个对当事人发出这种言论的人,就是“站着说话不腰疼”。

此后如竟没有炬火,我便是唯一的光。